按语:
2023年是广东省中医院建院90周年。9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90年来,广东省中医院紧跟党走,以肩负振兴中医为使命,以至精至诚守护人民健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东省中医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藉此90周年之际,我们回首既往,凝心聚力,汲取历史智慧力量,砥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怀揣着省中医院的赤子丹心,团结奋斗,逐梦新征程!
接下来,本专栏按医院工作不同板块,系统梳理有益工作经验,通过采集医院奋斗史中的艰辛故事及光辉瞬间,凝结的管理智慧及医院精神,形成系列专题文章,以此向建院90周年献礼致敬!
第四篇章:
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发展医院
五、治未病中心与慢病管理中心的成立与发展
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从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随即启动了治未病试点工作。2007年3月29日,敢为人先的广东省中医院率先成立了我国首个的治未病中心,成为全国第一批治未病试点单位。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时任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亲自为医院治未病中心的成立揭牌。
2007年11月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广州出席“中医中药中国行”广东行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亲自授予我院治未病中心“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自此,以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以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为代表的国家及省政府领导多次来院指导治未病工作的开展。
全国第一家,就意味着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相对于临床专科有着明确的服务对象、干预方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未病专科却是一片空白。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的“体质学说”,首先进入了医院的视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亚健康人群特征的分布规律也了然心中。两者相结合社区建档和医院建档区别,“体质偏颇的亚健康人群”便成为了治未病专科重点的关注对象。
服务内容,应当围绕百姓的疑惑来开展,尝试用客观的、具体的、可视化的事实和数据向大家阐明治未病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解惑的方式首先让百姓知晓和接受治未病。治未病专科学术带头人、医院副院长杨志敏说。
于是,起步开展工作就聚焦在健康状态辨识和疾病风险预测,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等原则,经过大量的实践、反复的探索,至今,治未病专科引入了中医经络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眼诊、舌诊等技术补充完善中医体质评估;引入了电子扫描功能检测系统、身体成分分析、精神压力分析、体适能检测、脑状态检测等从身-心-灵多个维度开展亚健康状态评估和疾病风险预测;建立起完善的中医健康评估体系。自此,先前确立的“体质偏颇的亚健康人群”便有了具体的甄别和诊断方法、老百姓也明确知晓了为何没有病还要治的重要性、往后的治未病服务评价也有了可量化的参考指标。
要想真正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源预防、杜绝疾病。所以,健康评估之后,下一步的服务内容就是当健康指导。
医院治未病专科深挖了广州市百岁老人的长寿经验以及名老中医的养生宝鉴,形成集汤药、膏方、茶饮、药膳、起居、运动、情志、经络穴位保健于一体的健康指导方案。并围绕不同人的健康状态及疾病风险,向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建议。以此保证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能渗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对于有明确不适体征或者是疾病风险颇高的人群,适当的健康干预也是必不可少。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干预技术便是其武器。不管是传统方法还是现代技术,只要是符合治未病理念和需求的,都广而纳之。
于是,在医院的治未病专科科室里,有各种特色灸疗,如竹盐灸、隔姜灸、隔药饼灸、艾箱灸、雷火灸、督脉灸、无烟灸等;有各种特色针灸,如腹针、脐针、颊针、月老臂针、切脉针灸、脐周八卦火针、皮内针等;此外社区建档和医院建档区别,还有特色罐法、砭法、推拿、子午流注开穴法、中频治疗、和合治疗、红外线治疗等技术。而且有一点值得关注,区别于针灸科、传统疗法科、理疗科等以外治法为主的科室,治未病开展的干预服务定位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注重体验感和舒适度。当中,诸多如竹盐灸、隔药饼灸、脐周八卦火针等自主研发的外治疗法广受大众欢迎和好评。
需明白的一点,治未病的实践主要是在生活中。
短暂的门诊服务远远不能保证治未病工作能完整地落实展开。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追踪随访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治未病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密切的追踪随访也应是治未病专科区别于临床专科的一大服务特色之一。为了深化健康建档与追踪随访的工作,自主研发的健康管理电子系统也不断在更新换代。从2008年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取得软件著作权专利到2011年的“膏方管理系统”和2015年的“中医生活方式评估系统”的面世到2021年“中医治未病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顺利验收,初步构建“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治未病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中医健康管理系统”2010年获广州市成果奖,2012年获科技部医促会华夏医学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励二等奖。
2009年完成的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研究”,让专科医务人员对治未病的目标人群有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认识。基于事实和数据的挖掘分析,得出了“老百姓需要什么”这个问题的明确答案。
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科室在当下,以疲劳、失眠、阳虚质、气郁质等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为主攻方向,自此医院的治未病专科服务有了专业重心。
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研究,治未病专科制定了《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与分类指南(草案)》。2010年,《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管理系统》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科技成果。2013年《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与分类系统建立和应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医促会华夏医学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进步二等奖。
“治未病的工作不能只满足于医院门诊,治未病的主战场应该是在社区、在家庭、在社会。我们作为三甲医院的治未病中心,更重要的功能职责,是基于日常医院门诊工作的实践,总结梳理出成熟的、有效的、可落地的治未病方案加以推广,方可服务更大的群众,这才是符合国家推广治未病工作的意义需求。”这是医院长期以来对我们科提出的要求。
在时任院长吕玉波的指导下,专科确定了以治未病服务包和产品为载体向社会输出推广治未病服务。
2015年由学科带头人杨志敏教授牵头,成功申报了中医药行业专项“中医药保健技术与产品研究”,并于2020年顺利结题。通过多学科的协同攻关,项目针对减缓疲劳、改善睡眠、肥胖干预、痤疮防治、女性生理周期养护、个体不同季节调理6个特定健康状态,完成了6项健康状态中医药特色适宜技术方案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形成了6项中医药健康状态干预服务包,建立示范基地并实现常见状态的标准化干预技术方案的成果运用推广。研发的治未病产品如膏方、茶饮、酵素、热敷包、沐足方、香囊等6个品种共52款。
其中最为骄傲的是岭南膏方的研发与推广。
众所周知,膏方虽然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流行,岭南的膏方可谓是空白。2001年,治未病大科主任杨志敏教授有幸拜师“膏方圣手”颜德馨国医大师,毅然前往上海跟着颜老学习膏方的开处和制作,成功把膏方技术带回岭南,并结合岭南人的水土气候特点及人群体质特征研发岭南膏方。从此,在“岭南膏方第一人”杨志敏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开拓了岭南膏方调治的新局面。至今治未病专科共研发推出17款岭南膏方。包括在医院开具的15款调理膏方以及在市场推广的2款药食同源膏方。其中“健脾养胃膏”在2022年成功申报院内制剂。
自2010年起,医院连续13年成功举办了岭南膏方节,膏方已然成为现代岭南人养生的新宠。2015年,《膏方临床应用指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会著作奖二等奖。2022年膏方专著《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面世。
作为国家“治未病”研究基地,继2012年专科受托起草全国首个可执行的治未病科室建设指南帮助行业顺利起步后,2021年再次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项目:修订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科室建设指南,制定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管理办法及建设标准。一如既往、与时俱进地帮助各级医院治未病科室发展壮大。
作为全国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牵头单位,专科牵头全国三十多家同行单位制定了第一批10个和第二批7个共17个特定健康状态人群的预防保健技术规范方案,起草了第一批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技术。带领治未病行业以特定健康状态为切入点促进治未病服务规范化发展。
作为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综合组组长单位,医院治未病专科组织了全国同行围绕健康分类评估、干预和治未病管理等多方面开展标准制定工作,促进治未病行业的标准化建设。目前由医院牵头制定并发布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14项、专家共识3项。在研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4项。
为了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治未病专科还牵头成立多个学会和联盟,通过学会、联盟的建设,搭建多个治未病产学研应用结合的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互动交流与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系统地面向联盟医院、学会委员单位、全省各地市治未病骨干及基层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填补了各医院之间、区域之间、专科之间欠缺联动互补机制的空白,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发展至今,岭南治未病联盟单位共有65家、岭南膏方联盟单位共有83家,服务区域立足广东、辐射到香港、广西、海南、云南、贵州、江西、安徽、四川、湖南、河南、河北等省地。
同时,治未病专科还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国及全国各地的参观访问交流团体数百次;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各级单位的治未病相关科室进修人员数百名;已然成为国家中医治未病的旗舰店和治未病人才培养的洼地。
在举世瞩目下、在万众期待中,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不负众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妥妥走出了一条属于治未病发展的康庄大道,创新打造从“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干预→追踪随访”的治未病服务链,用心搭建贯穿人类生命全周期的中医健康服务平台。也为国家“治未病”健康工程的下一步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明确发展方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医院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建设经验。2012年,受国家局委托,医院治未病专科起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科室建设指南》,这是首个全国可执行的科室建设指引。
广东省中医院慢病管理中心已对20余个病种开展管理,初步建立起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等疾病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管理方案,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建档立卡。全国政协医卫组在时任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带领下,到医院视察调研时,称赞这是他见过的全国最好的慢病管理中心。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广东省中医院已经建立了“未病”“已病”“慢病”三个层次的中医健康管理体系,有效提供了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疗与健康服务,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彩预告】
下期更精彩!详见第四篇章: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发展医院(之六:经典科的成立与发展),敬请关注!
参考:《致中和——读懂广东省中医院的第一本书》
指导专家:吕玉波 杨志敏
编写:高燕翔 周登威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整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即可享用全站资源。
站长微信:httxmw666